
行業描述
我國是礦產資源大國,也是礦業大國,已發現礦產173種,探明資源儲量的162種,品種較為齊全,勘查開發體系完整,主要礦產品產量和消費量居世界前列,針對礦山重點行業領域,構建基于漢云工業互聯網的安全生產感知、監測、預警、處置及評估體系,滿足礦山生產中人員定位、車輛定位、指揮調度、安全監測、質量參數監測、生產監測等業務場景需求,提升礦山企業安全生產水平。
行業痛點

-
作業面積龐大、工作環境惡劣
礦山作業的環境多為戶外、地下,環境惡劣
-
設備多,生產、調度和管理數據不統一
沒有統一的信息化數據處理平臺,對相關事故的分析和研究考慮因素較為單一,造成信息無法共享交流、系統操作復雜、信息孤島嚴重。
-
監測與預警預告手段缺失
沒有建立基于多專業或多源信息的檢測、辨識、預測和預警模型,導致通過檢測、監測設備獲取的海量數據缺乏綜合性的數據挖掘。
-
缺乏集成的三維動態數據處理平臺
現有的系統動態數據處理功能弱,無法適應礦山動態生產。
方案價值
-
打破信息孤島
實現將生產控制、安全、調度、決策、經營管理等礦山子系統的有機接入與融合,真正達到“人、機、環”等各類異構系統的管控一體化。
-
全礦數據一個源
對下有統一的標準兼容不同廠家的子系統,對上根據礦山管理需求提供不同的工業微服務,形成特色管理中心。
-
業務協同
在一個平臺上全面掌握礦山安全生產和經營管理的數據,結合礦山業務的“人員協同、流程協同、數據協同、資源協同”,達到減少人工,提高調度指揮效率。
-
管理透明
實現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實時信息融合和控制迭代優化,最終建立安全、高效、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礦井。
解決方案架構&優勢
具有先進的平臺技術架構、多設備接入能力、可視化無代碼開發、厘米級高精度定位技術的優勢
-
先進的平臺技術架構 基于主流的微服務框架,并且在此基礎上做多個組件的封裝,在系統架構中,根據業務場景進行服務拆分,提供分布式的高可用的服務架構。
-
多設備接入能力 平臺的接入能力依靠物聯引擎(即IOT模塊)提供,支持高并發處理,單節點連接數理論值為100萬。支持分布式處理,設備接入能力不夠時可以通過增加節點的方式進行線性擴展。
-
可視化無代碼開發 傳統的開發模式是通過編寫代碼的方式,對開發者技能要求較高,也造成了使用門檻較高;漢云IOT平臺集成了可視化開發能力,可以有效降低業務的開發門檻。
-
厘米級高精度定位技術 智能腕表利用優質復合天線接收更多衛星信號提高定位精度。此外,在地面架設基站,通過基站已知位置測量出衛星定位方式的系統誤差,從而幫助腕表修正基于衛星信號計算得出的位置數據,達到厘米級定位結果。